隨著春季的到來,小麥種植從越冬期逐漸進入返青拔節(jié)期。與此同時,許多病害接踵而至,其中銹病是危害小麥的重要病害之一。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小麥銹病的成因、癥狀及綜合防治。
病因
小麥銹病的發(fā)生與品種、菌源、溫度、濕度、栽培管理、苗期生長等因素密切相關。
1·品種原因:部分地區(qū)小麥品種連續(xù)多年種植,品種特性退化,抗病、抗銹病能力減弱。
2·細菌來源的原因:冬孢子和夏孢子在麥田周圍雜草或小麥自生苗上越冬或夏孢子。
3·栽培管理:一是重粘土、低洼、排水差的土地病害較嚴重;二是部分或遲施氮肥、種植密度過大、大田遮蔭的田易發(fā)生病害;三是植株生長嬌嫩,成熟期推遲,易受病原菌侵染。
4·溫度:莖銹病的最適溫度為18-25℃℃, 葉銹病是15-22℃, 條銹是9-16℃. 因此,春季條銹病發(fā)生最早,其次是葉銹病和莖銹病。
5·濕度:凝結、雨霧都有利于鐵銹的發(fā)生。
癥狀
小麥感染條銹病后,最初表現為綠色斑點,然后形成亮黃色粉紅色的潰瘍(即夏季孢子)。孢子小,長圓形,在葉上呈條帶狀排列,與葉脈平行。當孢子堆成熟時,會散出亮黃色粉末,稱為夏孢子。后期,表皮下出現黑色狹長條形潰瘍,即病原菌的終末孢子。
葉銹病的夏孢子囊散落在葉片上,橙紅色,中等大小,圓形到橢圓形。炭疽孢子通常不穿透葉片,但偶爾穿透葉片。背面的孢子比正面的小。
條銹菌的子孢子分散,不規(guī)則,深褐色,大而長圓形。夏季子孢子穿透葉片的能力較強。同一侵染點兩側均可出現子孢子,葉片背面的子孢子比葉片正面的子孢子大。
綜合控制
1·抗病品種選擇: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注意品種的合理組合和輪作。
2·加強栽培管理
適宜播種期:在秋苗易發(fā)生條銹病和葉銹病的地區(qū),適當晚播可有效減少秋苗病害。在莖銹病流行的地區(qū),宜早播,促進早熟,減少后期危害;
合理施肥:施用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加磷鉀肥的施用,做好氮、磷、鉀的合理搭配,增強小麥的抗病性;
合理灌溉:對于春旱頻繁的小麥區(qū),小麥銹病后水分損失過大,應加強灌溉。為了減少產量損失,有必要在雨水較多的麥區(qū)開溝排水。
3·化學控制
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100g)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0.1%和20%井岡霉素)拌種;
春季噴施防治:返青期和拔節(jié)期是防治小麥銹病的最佳時期。一般用5%667m2的濃霧噴入麥苗莖部,使藥液淋到發(fā)病部位。田塊重量7~10d,防治1次。或用50~60g的20%土霉素乳油防治水霧,如2D后噴雨,雨后噴1次。
以上是小麥銹病發(fā)生的原因、癥狀及綜合防治。以上化學方案僅供參考。我希望它能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