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參是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也叫做名萊陽參、海沙參、銀沙參、遼沙參、蘇條參、條參、北條參,是臨床常用的滋陰藥,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種植價值,那么,北沙參怎么繁殖?下面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
北沙參是深根系植物,播種前要深翻地,耙平,下種前接上種子果翅放到25度的溫水中浸泡4小時撈出稍涼,混拌三分之二濕沙,放入箱內(nèi)冷凍,春天解凍后下種,秋播宜在上凍前播種,春播種子不宜沙藏處理,否則當年不能出苗。
二、北沙參的播種方法
秋播按行距5-6厘米劃半厘米深的淺溝,種子與種子相隔4-5厘米覆土澆水,上蓋稻草,上凍前再澆一次大水,蓋上一層圈肥,春播在清明至谷雨前后,方法同上,種子不用低溫冷凍處理,種后不出苗,若不處理,最好采下即播種,沙質(zhì)壤上每公頃播種量75千克,純沙地每公頃90-112.5千克,有灌溉條件的肥沃土壤每公頃可播種52.5-60千克,播后純沙地用黃泥或小酥石鎮(zhèn)壓,免風吹沙土移動造成損失,澇洼地封凍時應壓沙,秋播種子第二年3月出苗。
三、北沙參的苗期管理
1、冬春管理:北沙參冬播者,在冬季下雪后向地里搬雪,利于保墑,參田經(jīng)冬季雨雪冰凍,第二年春天解凍后,表土常常出現(xiàn)板結(jié),因此,在“驚蟄”前后,幼苗出土前,用鐵耙輕輕蕩一遍,使土沉實,以利出苗,如土壤過濕不可鎮(zhèn)壓。
2、間苗定苗:參苗出土后,可用小抓鉤輕輕劃破地皮,并結(jié)合清除雜草,使表土疏松,以利幼苗生長,參苗長出2-3個真葉時,按三角形留苗法進行間苗,株距3厘米左右,過稀參根粗而質(zhì)松,質(zhì)量不好,過密生長不良。
3、排水灌水:北沙參抗旱力較強,最怕澇,一般輕度春旱,有利于根向下生長,根條深長。春澇,參根長得慢,根條粗短,所以有“春季澇,不出條”的說法,春季如遇嚴重干旱時,可適當澆水,以澆透地為度,在北沙參的生長后期及雨季,要特別注意及時排出積水,防止爛根。
4、合理追肥:北沙參定苗后,每畝可追施發(fā)酵的豆餅肥50千克,肥料中摻入敵百蟲粉1千克,撒在行間,接著松土和澆水,在“小暑”前后,選下雨前每畝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一年參出現(xiàn)花蕾時,要及時摘去,以促進根部的生長。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北沙參怎么繁殖,北沙參經(jīng)加工干燥后供藥用,具有潤肺止咳、養(yǎng)胃生津等功效,用于肺燥干咳、熱病傷津、口渴等癥,對氣候適應性較強,喜向陽、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主產(chǎn)于山東萊陽、濰坊地區(qū)。
一、北沙參的種子處理
北沙參是深根系植物,播種前要深翻地,耙平,下種前接上種子果翅放到25度的溫水中浸泡4小時撈出稍涼,混拌三分之二濕沙,放入箱內(nèi)冷凍,春天解凍后下種,秋播宜在上凍前播種,春播種子不宜沙藏處理,否則當年不能出苗。
二、北沙參的播種方法
秋播按行距5-6厘米劃半厘米深的淺溝,種子與種子相隔4-5厘米覆土澆水,上蓋稻草,上凍前再澆一次大水,蓋上一層圈肥,春播在清明至谷雨前后,方法同上,種子不用低溫冷凍處理,種后不出苗,若不處理,最好采下即播種,沙質(zhì)壤上每公頃播種量75千克,純沙地每公頃90-112.5千克,有灌溉條件的肥沃土壤每公頃可播種52.5-60千克,播后純沙地用黃泥或小酥石鎮(zhèn)壓,免風吹沙土移動造成損失,澇洼地封凍時應壓沙,秋播種子第二年3月出苗。
三、北沙參的苗期管理
1、冬春管理:北沙參冬播者,在冬季下雪后向地里搬雪,利于保墑,參田經(jīng)冬季雨雪冰凍,第二年春天解凍后,表土常常出現(xiàn)板結(jié),因此,在“驚蟄”前后,幼苗出土前,用鐵耙輕輕蕩一遍,使土沉實,以利出苗,如土壤過濕不可鎮(zhèn)壓。
2、間苗定苗:參苗出土后,可用小抓鉤輕輕劃破地皮,并結(jié)合清除雜草,使表土疏松,以利幼苗生長,參苗長出2-3個真葉時,按三角形留苗法進行間苗,株距3厘米左右,過稀參根粗而質(zhì)松,質(zhì)量不好,過密生長不良。
3、排水灌水:北沙參抗旱力較強,最怕澇,一般輕度春旱,有利于根向下生長,根條深長。春澇,參根長得慢,根條粗短,所以有“春季澇,不出條”的說法,春季如遇嚴重干旱時,可適當澆水,以澆透地為度,在北沙參的生長后期及雨季,要特別注意及時排出積水,防止爛根。
4、合理追肥:北沙參定苗后,每畝可追施發(fā)酵的豆餅肥50千克,肥料中摻入敵百蟲粉1千克,撒在行間,接著松土和澆水,在“小暑”前后,選下雨前每畝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一年參出現(xiàn)花蕾時,要及時摘去,以促進根部的生長。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北沙參怎么繁殖,北沙參經(jīng)加工干燥后供藥用,具有潤肺止咳、養(yǎng)胃生津等功效,用于肺燥干咳、熱病傷津、口渴等癥,對氣候適應性較強,喜向陽、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主產(chǎn)于山東萊陽、濰坊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