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觀特征
1、閩南火雞體軀呈紡錘型。頭部和脖子上部幾乎沒有毛或有點細毛。喙微彎曲,尖端角質呈黃色,基部呈深咖啡色。眼圓,眼結膜棕色,瞳黑。耳朵圓,周圍有密密麻麻的細毛,沒有耳廓。脖子又細又直。身體長,胸深寬、豐滿,龍骨長而平直。腳長、粗壯,有的呈黑略帶玫瑰色,有的為灰黑色或灰紅色。尾羽發(fā)達,形似倒三角形,末端平整。
2、皮膚為淡紅色或淡黃色。羽毛青銅色(羽端有一條白條紋)、黑白雜花、紅棕色、淺黑色和白色。成年公火雞頭部皮膚為青銅色,在額頭、耳根后、咽下有珊瑚狀皮瘤,其顏色隨情緒變化而發(fā)生紅、紫、青、綠、黃、白、藍等變化,因而有“七色”鳥之稱。
3、在頸下方嗉囊的前方有一小肉埠,長著一小撮灰黑色卷曲硬毛。興奮時,全身羽毛豎直,尾羽扇形展開,額頭肉瘤變色,伸長成扁長形,平時肉瘤柔軟,垂蓋于喙上,超過喙尖,常發(fā)出“咕嚕”聲,漫步行走,神態(tài)十足。成年母火雞的羽毛顏色和公火雞相似,但有點淺,皮瘤不發(fā)達,也不伸縮,脖子上沒有肉瘤,身體比公雞小,常發(fā)生“咯咯”聲,清晰動人,氣質優(yōu)雅,非??蓯?。成年公雞平均體重為5.74公斤,母雞平均體重為2.94公斤。
4、閩南火雞具有適應性廣、抗病能力強、產肉多、肉質好、能充分利用青綠、野生飼草等優(yōu)點。雞肉性溫,對氣虛、脾寒者有壯補效果,常吃火雞肉和蛋可治胃病,是福建省地方獨特的一個雞種。
二、產地和分布
閩南火雞主要產于福建省龍海、云霄、漳浦、晉江、南安、泉州等地,分布于尤溪、晉江、莆田等地區(qū)部分縣和廈門郊區(qū)。19世紀中葉,隨著廈門開放成為通商口岸,外國傳教士和旅居海外的華僑將火雞引進福建省東南沿海一帶。引進后的火雞在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條件下,經(jīng)過當?shù)厝罕姷倪x育,逐漸形成了優(yōu)良的地方品種。
三、品種性能
1、生長速度和產肉性能
平均體重:初生47克;30日齡199克;60日齡383克;90日齡公火雞681克,母火雞653克;120日齡公火雞1050克,母火雞954克;180日齡公火雞1562克,母火雞1290克;成年公火雞5740克,母火雞2940克。60日齡料肉比2.0:1,120日齡料肉比2.8:1。120日齡公火雞平均半凈膛屠宰率83.77%,母火雞84.07%;120日齡公火雞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7.24%,母火雞72.13%。
2、產蛋性能和繁殖性能
母火雞平均生產日齡為225天。平均年產蛋110枚,平均蛋重71克。平均蛋形指數(shù)1.55。公火雞在270日齡開始配種,公母火雞配種比例為1:10。種蛋的受精率為85%~95%。母火雞就巢性強,年就巢4~5次,每次就巢持續(xù)期20~30天,個別長達2~3個月。公火雞利用年限為1~2年,母火雞為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