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湖北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qū)之一,不斷強化耕地數量、質量與生態(tài)的“三位一體”理念,耕地的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糧食豐收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湖北耕地資源總量減少、地力下降、土壤障礙因子增多等問題,將面臨優(yōu)質耕地占比低、單位耕地面積產能低、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和需要修復的耕地面積較大諸多問題,應引起重視和解決。
為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確保中國飯碗裝上更多“荊楚糧”。湖北應結合實際情況,實行用養(yǎng)結合、建管并重,以保質保量為目標,守住耕地數量和質量底線。
增強耕地危機意識,形成耕地保護合力。應對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的重要性進行充分認知,不斷增強社會保護耕地的責任感。嚴守耕地紅線;將耕地質量納入年度考核;落實耕地保護制度。
加大土壤科學研究,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組織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圍繞耕地土壤問題進行突破。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加大科技財政力度,設立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科研專項。
提升耕地有機質,培育基礎地力。土壤有機質作為土壤肥力的基礎和核心,應堅持開展提升行動。加大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的推進。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培肥,預計2030年全省秸稈還田率70%以上。鼓勵和引導大田使用果蔬茶等作物有機肥替代化肥,力爭到2030年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加大優(yōu)先種植發(fā)展豆科、油菜等綠肥,到2030年,全省綠肥等養(yǎng)地作物面積達到800萬畝。
完善耕地質量監(jiān)測體系,提升土壤健康管理。運用互聯網、云計算、無人機等新技術手段,提升監(jiān)測點設施裝備,按每10萬畝不少于5個點的標準設點。建立耕地土壤調查數據庫,加快耕地質量與肥料信息化監(jiān)管平臺的改造規(guī)模。全面提升基層耕地管理機構和人員配置,提高耕地質量監(jiān)測人員的專業(yè)水平。針對耕地質量監(jiān)測評價設立專項資金,強化人員和工作經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