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了多少?他給記者發(fā)了一個明細表,從1月31日到2月25日,一共10批貨,近100噸蔬菜,白菜、蘿卜、油菜都有,捐給了武漢、黃岡、襄陽等8個城市。除了菜以外,還捐了3000件隔離衣。
李哲亞何許人也?為什么要做這件事?這么多菜從哪里來的?又是如何運到湖北的?這一個個疑惑,隨著采訪的深入都有了答案。
一顆感恩心回報湖北鄉(xiāng)親
如果在網絡搜索李哲亞三個字,京城打工仔、農二代“逆襲”、草根志愿者……類似的新聞標題都與這個名字有關。
從最初到北京做了一家餐廳的傳菜員,到自學通過成人高考拿到大學文憑,有過幾次求職失敗經歷,最后靠著不俗業(yè)績當上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副總裁,不久又辭去工作,成立一家草根公益組織,立志幫助更多打工仔改變命運。
如今,李哲亞的身份是北京家鄉(xiāng)來客的董事長,這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從事助農扶貧的電商平臺,專門幫助全國各地農民售賣滯銷農產品。
不得不說,今年34歲的李哲亞有著一段傳奇的人生經歷。年輕、有夢想、敢想敢做,這些都是外界貼給他的標簽。然而,僅僅這些還不足以解釋他這次不遺余力為湖北捐菜的動機。
“我老家是河北邯鄲大名縣一個農村的,我個人走到今天,離不開很多人的幫助,希望自己能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也能做點什么。”李哲亞說,感恩和回報社會是一種使命。
據介紹,“家鄉(xiāng)來客”平臺每次發(fā)布助農信息的時候,總能收到大量來自湖北愛心朋友的訂單,僅從2019年3月到現在,平臺就收到過來自2400多名湖北朋友的支持。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粗眹乐氐囊咔闉碾y,深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使命,1月25日,李哲亞在平臺公眾號上以《武漢,全力支援!》為題,向平臺會員以及外界呼吁:“現在,我們希望能用自己微薄之力為湖北做點什么!”
一場特殊的網絡義賣引關注
在采訪中,李哲亞多次提到一個歌手的名字,“80后”熟知的“水木年華”組合里的繆杰。現在,他也是“家鄉(xiāng)來客”團隊負責人之一。
“能把助農事業(yè)做5年,我們團隊的人都是有情懷的。”李哲亞說,除夕當晚,當聽到繆杰想通過義賣的方式籌集資金,大家都很支持,隨即就行動了。
“我們在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發(fā)起了義賣活動,用線上售賣繆杰的明信片等紀念品的形式代替捐款,一份100塊錢。”李哲亞告訴記者,活動發(fā)起后,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廣大愛心用戶的支持,許多人在后臺留言:“為武漢加油,為湖北加油”。
很快,團隊就籌集到了第一批資金將近10萬元。截至2月26日,團隊已經收到約30萬元的籌款。在團隊的公眾號文章里,持續(xù)記錄著每一筆捐助者的姓名、數額以及資金開銷與用途。
最開始,團隊籌集的錢主要用來購買醫(yī)療物資,但不久后他們發(fā)現了一個新的情況:前線不僅醫(yī)療物資緊缺,還面臨著食品短缺。
“籌集各地農產品,這不正是我們平臺的優(yōu)勢嗎?”李哲亞的團隊決定發(fā)揮強項,開始與之前幫助過的農民電話溝通,詢問有沒有滯銷蔬菜。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收集到蔬菜,團隊兵分3路,一路人調資源,一路人在當地收集蔬菜,一路人找司機。很快,他們收集到了一批物資:山東莘縣的白菜和河北大名縣的娃娃菜,一共15噸。
一路奔波把菜送到最前線
籌集到了蔬菜,并不等于解決了問題。李哲亞說,最困難的是找不到貨車司機。幾番周折,終于找到了兩個司機,一人一輛車,這也決定了一路上長途司機無法倒班。
由于沿途各省對疫情的防控封鎖很嚴格,兩輛車只能分頭裝,約定一個地方會合。1月30日晚,李哲亞和團隊成員在大名縣的農家院里,通宵奮戰(zhàn)篩選了3萬斤大白菜。第二天一早,又在緊張忙碌中把菜裝上了車。隨后貨車出發(fā),車身上“家鄉(xiāng)來客馳援武漢”的橫幅在寒風中抖動。
中途休息時,已是深夜十二點,大家一起吃了泡面。司機師傅在手機里播放了繆杰的《啟程》,笑著對他說:“這是你?那個時候你可真年輕。”繆杰則一邊吃著泡面,一邊跟著手機唱。
2月1日中午12點,滿載蔬菜的貨車行駛800多公里,到達了湖北仙桃市,由仙桃市團市委接收了第一批物資。
如今,為了讓捐贈的蔬菜盡快到達湖北,“家鄉(xiāng)來客”的團隊成員依舊奔波在路上。“我們運輸的不僅是一份抗疫物資,更是一份責任。”李哲亞在微博里寫道。
“就讓我再一次追逐,那一直在前方的征途……”回京后,繆杰則將那一夜的感受寫成了一首歌,叫《勇敢的路》,致敬那些在一線抗“疫”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