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日韩精品影视|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亚洲AV一本通在线播放|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dvd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沂水:移風易俗中的民生大賬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5-22  來源:農民日報  瀏覽次數(shù):84458
內容摘要:沂水殯葬全免費改革,順利推開了。盡管改革已深入人心,但山東省沂水縣委書記薛峰并不滿足于此。他說:推進這項改革的目標并不是
 沂水殯葬全免費改革,順利推開了。盡管改革已深入人心,但山東省沂水縣委書記薛峰并不滿足于此。他說:“推進這項改革的目標并不是全免費,而是為我國殯葬制度改革提供樣本。”

2017年春,沂水縣啟動實施殯葬全免費改革,對具有沂水戶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殯葬過程中涉及的遺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費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費全免,相關費用由縣鄉(xiāng)財政承擔,真正做到讓逝者安息、給生者減負、促移風易俗。

一年來,沂水備受關切。注入前所未有的財力,沂水殯葬全免費改革會有怎樣的共鳴?“殯葬全免費,減負又惠民”“中國殯葬改革的沂水樣本”……在專家與媒體的評說中,沂水殯葬全免費改革被予以諸多好評。

“移風易俗,是中央、省、市交給我們的重要改革任務。殯葬改革是移風易俗的‘牛鼻子’。”薛峰說,“殯葬改革看似只是單項改革,但背后卻是一筆民生大賬。特別是在農村,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日前,記者來到沂蒙山區(qū)腹地沂水,多方走訪調研:從決策者到普通農民,從黨員干部到企業(yè)家,從殯儀館到公益性公墓,且聽且看,且行且思,深感沂水殯葬改革蹄疾步穩(wěn),走出了一條可借鑒的全民惠葬之路。

一場迎難而上的民生改革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我國是人口大國,加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年死亡人口數(shù)量龐大,安葬問題處理不好,將會成為綠色發(fā)展的短板。

沂水就是縮影。近年來,沂水縣通過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整治亂埋亂葬,在節(jié)約用地、保護資源環(huán)境上取得顯著成效,但與綠色發(fā)展的要求還有差距。

在沂水縣,對農村貧困群眾、城郊區(qū)失地農民、下崗職工等低收入群體來說(全縣約20萬人),面臨著殯葬負擔過重的問題,很多人苦不堪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站在過去和未來的交匯處,有些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中國特色殯葬改革之路該怎么走?如何實現(xiàn)逝有所安?

這些凝重的發(fā)問,是沂水決策者必須作出正確解答的重大考題。敢于擔當?shù)囊仕h委,審時度勢地開出一劑良方:推行殯葬全免費改革。

“坦率地說,殯葬改革猶如燙手山芋。但作為‘一把手’,不能畏難,不能做‘太平官’,難時更要顯擔當、敢作為。”薛峰說,“搞殯葬改革,最大的考驗就是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在調研時,薛峰也聽到不少群眾的擔憂,比如“別弄成沒錢沒權的進公墓,有錢有權的不進”。鑒于此,沂水縣從殯葬改革伊始,就嚴格要求全流程所有逝者一個標準、一個待遇,在人生終點實現(xiàn)真正平等。

為了進一步打消群眾疑慮,沂水縣印發(fā)了《致全縣黨員干部和企業(yè)家的一封信》,要求黨員干部和企業(yè)家在殯葬改革中率先垂范。“黨員干部帶頭,的確管用。”許家湖鎮(zhèn)干部張世習說,后坡村黨支部書記解姝品的哥哥去世,他勸家人把哥哥安葬到公墓里,后來他們村的工作明顯好做了。

沂水縣委宣傳部長徐本開介紹,沂水殯葬全免費改革,堅持疏堵結合,不搞強制平墳、不搞一刀切,以宣傳引導為主,以攻心說理為主,組織群眾到墓地參觀、培樹典型示范引領等,引導群眾樹立厚養(yǎng)儉葬的新風尚。

一次可學可鑒的有益實踐

“公益性公墓建設,是殯葬全免費改革的關鍵點。”四十里堡鎮(zhèn)黨委書記武傳亮介紹,按照規(guī)定,公墓建設本著“就近就便、尊重群眾意愿”的宗旨,服務半徑原則不超過5公里,充分利用荒山荒灘,不占耕地。

“在民間,葬在哪,怎么葬,都有不少講究。”許家湖鎮(zhèn)鎮(zhèn)長耿立江說,如果把公墓建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就很難推行下去?,F(xiàn)在使用的公墓,都是讓村民代表參與選址、建設的,可以為今后村民將先人遷入公墓打下良好基礎。

“我們綜合考慮鄉(xiāng)鎮(zhèn)規(guī)模、人口密度和地形地貌因素,盡量滿足百姓需求。”沂水縣民政局局長李偉說,按照民政部的標準,公墓雙穴不超過0.8平方米,單穴不超過0.5平方米,同時每處公墓還建有防火水池、集中祭奠點、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目前,沂水全縣已高標準高質量建成了110處公益性公墓。

“目前,算上新逝者和自愿遷墳進來的,公墓已使用200多處墓穴。不光使用墓穴不花錢,殯葬過程也‘全免費’,政府為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長山公益性公墓管理人員王樹奎說,殯葬改革有效遏制逝前修墳制棺的陋習。

“如何讓逝者家屬100%選擇公益性墓地安葬?除了做強有力的引導工作外,必須突破利益糾葛,斬斷那些利益之手。”在薛峰看來,以建墓地為營生的、依靠殯葬業(yè)發(fā)財?shù)?,都得從源頭上治理。

謀定而后動。沂水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接連放出多個大招。比如從2017年5月10日開始,沂水不再審批營利性公墓,也不再擴建;為全方位堵住墓地經(jīng)營市場,沂水還嚴禁鄉(xiāng)鎮(zhèn)、村居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嚴禁在基本農田修墳建墓。同時還嚴查殯葬用品店,切斷部分人群尋求“發(fā)死人財”的念想。

西趙家樓村村民馬愛明、馬元,他們原先分別從事紙扎、做棺材生意。自從推進殯葬改革后,他們的生意就門可羅雀,現(xiàn)已關門歇業(yè),并成功轉型。馬愛明做早點生意,馬元跑起了運輸。馬元說:“剛開始那會兒,心里確實接受不了,感覺砸了自己的飯碗。不過現(xiàn)在看到了改革的利好,我還是贊成的。”

基層干群普遍反映,殯葬全免費改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據(jù)測算,當?shù)孛磕甏蠹s有8000人去世,縣財政每年只需投2000萬元左右,即可為群眾減負2億元;傳統(tǒng)散葬方式每年需要300-400畝地,而建設公益性公墓,一年僅需20-30畝地;相比于大棺材,用骨灰盒、小墓穴的方式安葬,沂水縣每年可節(jié)約木材1萬立方米左右。此外,還能減少因上墳燒紙引發(fā)的山林火災隱患等。

“實踐表明,沂水殯葬全免費改革,精準對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充分回應人民期待,彰顯以人為本的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薛峰說。

一個大刀闊斧的制度探索

截至目前,沂水已有7426戶家庭享受到了殯葬全免費改革的實惠。自去年7月1日,110處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共有7027名新去世人員進入公益性公墓安葬,進公墓率達100%,受到民政部、山東省委的高度肯定。

“這一切,都得益于殯葬改革的制度探索。”沂水縣殯儀館館長胡金平說,沂水縣把縣殯儀館由自收自支改為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回歸殯葬服務公益屬性。對殯葬改革后殯儀館的管理運行費用,全部由縣財政兜底,確保殯儀館的正常運行和殯葬全免費改革的落實,確保服務質量不滑坡。

同時,沂水縣完成了對各個新建公益性公墓的手續(xù)辦理和審批,制定完善了《沂水縣公益性公墓管理辦法》??h民政局還設立了專門的公墓管理中心,各鄉(xiāng)鎮(zhèn)也成立相應機構,各公墓也配備了專門公墓管理員。開發(fā)完成了沂水縣公墓管理系統(tǒng),逐步實現(xiàn)公益性公墓管理規(guī)范化、長效化、信息化。

“沂水殯葬全免費改革不是小修小補,而是大刀闊斧;不是細枝末節(jié),而是建梁架柱;不是拆東補西,而是系統(tǒng)重構。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沂水縣縣長陳永生說,沂水殯葬改革正在破解“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問題,保證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權力給基層、基層事情有人辦,必將激發(fā)基層更大活力。

“利民之事,絲發(fā)必興。”沂水就是這樣,以水滴石穿的韌勁,把人民的獲得感作為“試金石”,把人民的支持作為“發(fā)動機”,把深化殯葬改革同維護人民群眾基本殯葬權益結合起來,真正實現(xiàn)了逝者安息、生者減負、移風易俗三者的統(tǒng)一。

農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沂水:移風易俗中的民生大賬”
      原載地址:http://www.elitesmokeshopnj.com/news/20180522/57043.html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wǎng)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