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福建省三明市小陶鎮(zhèn)五一村。村口,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沿岸矗立著一排整齊劃一的3層小洋樓;遠處田間里,五顏六色的非洲菊正在怒放……美麗春景,令人陶醉。
村民感念,家鄉(xiāng)的這一切,浸透了村支書許光園的心血。
“她呀,要么在田里種地,要么在村里揀垃圾、種花,再普通不過了。要說有什么特別,就是干什么活,她都沖在最前面。”這是村民眼里的許光園。
許光園愛村如家,一有空就騎著老式摩托車在村里轉(zhuǎn),掃地、種花、修花圃……她的摩托車后斗里常備五件“寶”:草帽、雨衣、水鞋、剪刀、老虎鉗。
村民許有板回憶,2009年之前,村頭小溪里全是垃圾,幾乎把兩個橋洞堵死了。“大冬天的,許光園就穿著水鞋下河撿垃圾。村民們都看在眼里,此后再也沒有人往河里扔垃圾了。”
為村里辦事,許光園不怕吃虧。2012年,村里有一項工程的補助資金還沒有到位,許光園不得不借了20萬元,先和施工隊結(jié)清了工程款,最后自己倒貼了1.8萬元利息。類似的事情數(shù)不勝數(shù)。事后,許光園表示:“村子得講誠信,要不以后誰還給我們施工。我是村的代表,我不承擔(dān)誰承擔(dān)?”
“我一定要讓村子有大變化。”2009年,許光園競選村支書時許下諾言。
9年過去,村民告別了低矮的土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小洋樓;告別了泥濘的村道和黯淡的鄉(xiāng)村之夜,享受著硬化路面、路橋、路燈和新的灌溉設(shè)施帶來的種種好處。9年前,村民人均收入只有7000多元,如今,大都成了種菜、種果、種花能手,人均收入達到2.3萬多元。
2015年換屆選舉,許光園全票連任。村民們表示:“希望她能多干幾任,這樣我們奔小康的速度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