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所在的浙江,經濟發(fā)達,消費水平高,一直以來都是農業(yè)市場化的高地?;仡?017年,我發(fā)現浙江種業(yè)在品種審定、推廣上,出現了不少“新鮮事”。
先說說“最多跑一次”。顧名思義,就是提高辦事效率。浙江縮短了綜合性狀特別突出品種還有企業(yè)自主育成品種的區(qū)試年限以及審定辦理時限,從制度上加快品種創(chuàng)新推廣。一句話,只要品質硬就能開“綠色通道”。
第二,說說這審定標準。過去談及品種,人們開口就問產量如何,高產成了許多育種家夢寐以求的目標??涩F在,浙江在高產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綠色生態(tài)、優(yōu)秀品質等新內容、新要求。
以水稻品種審定辦法為例,浙江主動降低了產量指標要求,首次要求中晚稻品種食味品質必須三級以上,并加大力度淘汰危害晚稻食用品質的稻曲病易感品種,通過指揮棒來引導科研育種單位加快綠色品種選育。
第三,個性化、多元化更為突出。浙江農業(yè)資源匱乏,因此素來以“高效生態(tài)”見長,通過抓住每一次消費升級實現農產品優(yōu)質優(yōu)價。在近幾年的品種試驗中,浙江先后出現了彩色稻、魚塘專用稻等特殊品種,而未來,這些“小而美”或許將成為浙江農業(yè)的一支雄兵。
有了好品種,怎么推廣也是門“巧活兒”。以前更多依靠行政力量,省市縣聯動落實新品種的示范、觀摩等,確實產生了不小效果,但如今在浙江,除了這些“老把戲”,還出現了不少“新花樣”。比如,農業(yè)廳舉辦全省首屆水稻新品種大會,286個新品種一齊亮相;又比如,首次舉辦水稻展示品種食味品嘗鑒定會,讓各地稻米上臺PK,好不好吃,大家說了算。
觀念一變天地寬,只盯著產量,只待在實驗室,只知蓋章簽字已成過去時,多往市場跑一跑,多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想一想,多站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看一看,種子這一“發(fā)”,才能讓種植業(yè)的“全身”充滿活力,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