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糧一般指玉米、小米、紅米、黑米、紫米、燕麥、蕎麥等谷物,還有綠豆、蠶豆、豌豆等雜豆,以及紅薯、山藥、馬鈴薯等塊莖類植物。近年來,吃粗糧成為一種新“食尚”健康理念。然而,不少人卻陷入了“食尚”誤區(qū),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1)頓頓吃粗糧。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認(rèn)為,一個健康的人攝取的飲食中通常應(yīng)含有30~50克纖維,而粗糧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和植酸,如果每天攝入的纖維素超過50克,且長期使用,會導(dǎo)致人體免疫力降低。此外,過多攝入植酸也會阻礙鈣、鐵的吸收,尤其蕎麥、燕麥、玉米種的植酸含量較高,不宜頓頓食用。
(2)只吃粗糧。部分消費者盲目追求粗糧的營養(yǎng)價值而采取了僅以粗糧作為主食,忽略大米白面的做法。事實上這是不科學(xué)的,粗細(xì)搭配才是更加健康的飲食方式。以成人為例,最好每天吃谷物300~400克,其中搭配50~100克的粗糧,品種多樣化更好。
(3)老少皆宜。粗糧并非人人都可多吃,如老人和小孩的腸胃功能比較弱,粗糧吃多了易引起腹脹、消化不良。此外,缺乏鈣、鐵等元素的人,以及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群,也不適合多吃粗糧。
(4)加糖和油,改善口感。粗糧質(zhì)地粗糙,難以下咽,有些人會在粗糧食品中加入過多的糖和油來改善口感,尤其是在餐館和超市中制作的粗糧食品,常用油煎,或用堿、泡打粉制造出多孔效果,用精白面粉和淀粉來加強細(xì)膩感,用糖來改善口味。這樣的加工方式讓粗糧的營養(yǎng)價值大打折扣。
(5)粗糧配素菜吃。許多人認(rèn)為吃粗糧是為了健康,所以往往只搭配素菜,以為攝入的脂肪少會好上加好。其實這樣可能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如果想均衡營養(yǎng),粗糧最好搭配肉類和蛋類食用。因為粗糧的植酸可能會妨礙鋅、鐵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而肉類尤其是紅肉,是鋅、鐵等元素的重要載體,蛋類可以保證人體攝入足量的蛋白質(zhì),所以肉類和蛋類是粗糧的好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