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秭歸,漫山都是臍橙,一個個像紅燈籠掛滿枝頭,煞是喜人。
每個鮮橙都有“身份證”,橙皮做茶、橙汁產酒、橙肉做醬,秭歸將臍橙“吃干榨凈”,暢銷全球。
每個鮮橙都有“身份證”
水田壩鄉(xiāng)王家橋村村民陳寶全種了4畝臍橙。她每新摘一個橙子,就貼上二維碼,“這個小貼子,我們果農叫作臍橙的‘身份證’。”
記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進入秭歸臍橙防偽查詢平臺,點擊“防偽溯源——深度追溯”,產品產自哪家合作社、哪個農戶,以及翻耕、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信息,一目了然。點擊“病蟲害防治”,每次防治用藥日期、施用藥物、濃度、安全間隔期和負責人清清楚楚。
普通橙農怎么能做到如此精細?
陳寶全說,她的臍橙由村里合作社統一管理,定點供給秭歸屈姑國際食品集團(下稱“屈姑集團”)。“屈姑集團和合作社對我們進行培訓。簡單的田間管理由我們做。復雜的管理、錄入田間信息等工作,由公司安排的技術員來輔導我們完成。”她說,“因為施肥、用藥都是統一管理,今年產量不錯,收益有3萬多元。”
在大山生活多年的陳寶全,近年來看到越來越多的“老外”,都是來考察臍橙的。孟加拉國客商奧蘇爾豎起大拇指,說:“貼上二維碼,橙子好賣。”
一條生產線就可“吃干榨凈”
來到屈姑集團產品展區(qū),十多種產品讓記者看花了眼:橙皮加蜂蜜,做出“橙+蜜”;橙皮配茶葉,產出橙茶;橙汁發(fā)酵,制造橘汁紅酒;果乳做醬,用于面包烘焙;將果粒加入粽子,以紀念屈原的民歌“我哥回”命名。
“有一次,我們發(fā)往迪拜的8集裝箱鮮果,到達時全變質了,損失130多萬元。”集團董事長李正倫說,“深加工勢在必行。”
在屈姑集團廠房,一條一層樓高、繞圈循環(huán)的流水線,將臍橙反復沖洗剝去囊衣。在橙酒發(fā)酵區(qū),120多個發(fā)酵罐可年產700萬瓶紅酒。一個橙子進入流水線后,橙皮、橙汁、果乳、果粒分離后進入不同生產環(huán)節(jié),末端實現零廢棄。除了臍橙剝皮需要手工操作外,其他環(huán)節(jié)均是自動化。
集團副總經理胡兆興說,這個深加工車間,背后有15項發(fā)明專利支撐,其中7項國際領先,2項國際先進。公司歷時10年,投入4000萬元研發(fā)的多菌種雙酶低溫多階段發(fā)酵法,去年獲批國家發(fā)明專利,斬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被省科技廳確定為“國際領先”。
一個山區(qū)企業(yè),為何蘊藏如此深厚的技術實力?
屈姑集團每年投入3千多萬元進行科研,與中國柑橘研發(fā)中心、省農科院、華中農業(yè)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等單位進行產學研合作,成立了全省唯一柑橘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開出年薪80萬元,從國外引進專業(yè)人才。意大利果酒釀造中心工程師羅蘭,2004年來到秭歸后,就再也沒離開,每年參與大量研究。
屈姑集團贏得市場口碑,產品暢銷140多個國家,今年出口產值4億多元,成為日本伊藤忠商事、泰國正大集團等世界名企的供應商。
身處順境仍不忘“小心看路”
作為秭歸臍橙出口的龍頭企業(yè),屈姑集團2005年注冊,2009年產值首次破億元,多年來產值保持近30%的增長,今年有望突破13億元,帶動3萬多農戶增收。
事業(yè)向好,但李正倫一直頭腦清醒:“農業(yè)企業(yè)風險大,投資回報慢,稍有不慎就會傾覆。”
該集團投資1.96億元建設的二期廠房,土地、建筑都已抵押,但投資巨大的自動化設備抵押評估值低,貸款困難。企業(yè)每年需要流動資金1.2億元,且集中在臍橙上市的3個月。此外,響應政策要求,企業(yè)撤掉燃煤鍋爐,改用天然氣。但山區(qū)縣天然氣管道不健全,目前只能使用車運罐氣,比燃煤貴3倍,成本飆升。
對此,秭歸經信局局長譚昌寧說,縣里大力支持屈姑集團,每年給予縣域調度資金、產業(yè)發(fā)展基金2000多萬元,為其深加工項目的1億元貸款進行貼息。政府正在爭取早日建成天然氣管道,幫助企業(yè)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