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數據,2014年1-11月我國食用植物油產量約為5889.5萬噸,同比增長7.6%;11月中國生產食用植物油620萬噸,同比增長4.7%。其中,大豆油產量約為2,042萬噸,菜籽油產量約為585萬噸,花生油約為321萬噸,棉籽油約為233萬噸,其它還包括葵花籽油、玉米油、棕櫚油等。
進口方面,隨著國內精制食用油產量連年遞增,食用油進口量也呈遞減趨勢。中國海關最新統(tǒng)計數字顯示,2014年11月份我國食用植物油進口量為40萬噸,1-11月為592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5.6%。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報道顯示,2014年1-11月,中國大豆累計進口量為6287萬噸,較2013年同期的5597萬噸增加12.3%。目前市場預計12月大豆進口量為750萬噸左右,如果這一預期實現,中國2014年全年大豆進口量將首次突破7000萬噸。2014年1-11月國內棕櫚油進口量達到528萬噸。11月棕櫚油進口量為36萬噸,比10月下降了32.8%,較去年同期下降41.7%。目前國內庫存在65萬噸左右,仍處于高位,需求清淡,豆棕價差不斷縮小,影響了棕櫚油的替代作用。農村網預測,2014/15年度棕櫚油進口量預估下調30萬噸,在600萬噸。
生產技術方面,近年來,我國食用植物油行業(yè)技術發(fā)展較快,但整體而言在低端市場產品同質性較明顯、技術含量偏低;此外,我國油脂加工設備制造業(yè)還存在諸如企業(yè)數量多、規(guī)模小、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薄弱、企業(yè)產品中精品少等問題,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裝備的機電一體化水平低、油脂深加工裝備開發(fā)能力不足、大型關鍵技術裝備依靠進口及裝備工程化和成套性有待提高上,這些因素制約了我國植物油加工業(yè)技術水平的提升。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同質化特點,導致該環(huán)節(jié)企業(yè)對上游原料供應商和下游品牌客戶的議價能力偏弱。
市場競爭方面,在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傳統(tǒng)品種領域,以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為代表的行業(yè)巨頭在下游控制了品牌小包裝油的大多數市場份額,在上游掌握了大豆、棕櫚油等主要原料的來源,在中游則掌握了70%以上的大豆壓榨產能,對國內的食用植物油行業(yè)形成全面控制之勢。在一線城市市場,國內中小企業(yè)很難在主流食用油品種上與領先者競爭;但在二、三線城市乃至縣鄉(xiāng)市場,一些中小企業(yè)、地方品牌則擁有一定的品牌、渠道和配送優(yōu)勢,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
在玉米油、葵花籽油、茶籽油等新興油品領域,伴隨普通油向健康油的升級換代,以山東三星集團、西王集團、佳格、湖南金浩為代表的一批中小型油企,通過在健康油細分領域加大投入,大力發(fā)展自有品牌的小包裝油,取得較好效果。例如,在中國食用油大部分為外資主導的格局中,健康油中成規(guī)模生產的玉米油卻出現了中國企業(yè)占主導的局面,山東三星集團已經處于這一細分行業(yè)的龍頭地位。2014年山東三星集團食用玉米油產量為9.98萬噸,占中國總產量的44.2%,其旗下“長壽花”自有品牌與“金龍魚”、“福臨門”三者合計占據中國小包裝玉米油69%以上的市場份額。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質量的改善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更注重健康消費,對動物油脂消費越來越少,植物油消費逐年增加。顯示我國食用植物油行業(yè)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