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選擇回到農村,追隨父輩腳步,在農田里耕耘夢想。他們被稱為“糧二代”。近年來,浙江省東陽市大力扶持新一代糧食生產生力軍,目前已有16人“子承父業(yè)”,今年共種植糧食作物達1.4萬余畝。近日,記者走訪了他們中的一位“糧二代”。
剛見到“糧二代”呂鍵微時,他正代表父親——種糧大戶呂忠福,到橫店鎮(zhèn)政府參加“農業(yè)企業(yè)品牌創(chuàng)建”培訓會。父親所領銜的南上湖糧食專業(yè)合作社,是鎮(zhèn)里首個經(jīng)工商注冊的家庭農場。照以往,老呂肯定不會去參加這種培訓會,一則聽不懂,二則覺得不管用。
但兒子呂鍵微的到來,老呂的想法開始慢慢轉變。呂鍵微大學畢業(yè)后并非立馬從農,而是先在上海的一家貿易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在不斷接觸客戶的過程中,呂鍵微深刻感受到了市場、客戶和銷售渠道的重要性。
下定決心回到農村種糧之后,呂鍵微的這段經(jīng)歷變成了市場啟發(fā)。他告訴父親,種糧除了要關注“怎么種”,更要關注“怎么賣”。其實,這個道理老呂也懂。近幾年,合作社種糧基本實現(xiàn)了機械化,生產上再不用擔心。為了延長產業(yè)鏈,早些年呂忠福還購進了一批加工設備,開始自己種、自己加工、自己賣,但銷售狀況并不樂觀。呂忠福一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二不知道怎么去解決。聽兒子這么一講,老呂覺得該向兒子放心交“權”了。
呂鍵微又經(jīng)過一番調查后發(fā)現(xiàn),自家的米在周邊村莊的確挺暢銷,但稍遠到鄰近鄉(xiāng)鎮(zhèn),消費者便很少買賬,銷售量少得可憐。呂鍵微很清楚,市場沒打開。說到底,還是缺少認知度和知名度。唯一的路子就是創(chuàng)品牌!
品牌是個無形資產,想要形成屹立不倒的影響力,還得依附實體和優(yōu)質的產品品質。為此,呂鍵微從源頭把關,嚴格控制種糧過程中的化肥和農藥施用量,在宣傳自己大米時,時時不忘介紹這些。
同時,呂鍵微為自家稻米注冊了“禹東”商標,并想方設法地鋪開宣傳。去年花了3個月,呂鍵微幾乎跑遍了橫店鎮(zhèn)所有超市和糧油店,目的就是通過合作來銷售“禹東”大米。
沒想到,效果還真不賴,合作社去年的大米銷售額達到100余萬元,這讓全家都為之一振。但呂鍵微并不滿足,現(xiàn)在他正謀劃在東陽全市鋪開銷售渠道,并打算推出禮盒裝,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好的產品只有賣出去,才是商品,只有賣個好價錢,才能擴大生產。而要想占有市場,品牌是核心,是保證產品暢銷的制高點。”談起品牌,呂鍵微頭頭是道。聽著兒子分析,老呂愈加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