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網綜合報道:雖然近些年中國乳企意識到奶源建設的重要性,但是它們并沒有把目光放在本土的奶源上,而是趨之若鶩地在海外投資牧場,比如新西蘭。為什么新西蘭不是產奶大國,卻成就了恒天然這一國際乳業(yè)貿易霸主?
新西蘭懷卡托河畔的莫林斯維爾鎮(zhèn)上,成排的小商店門口都掛著奶牛圖案的招牌。150多年前,第一位墾荒的農場主沿著懷卡托河來到這里開辟了第一塊牧場。現在,懷卡托河一帶已經擁有新西蘭最大的牧區(qū)之一,這里水草豐茂,大小牧場錯落有致,牛、羊和鹿點綴在藍色和綠色之間。在固定的泌乳期,它們成群走向自動擠奶機,擠出的奶經過一系列工藝被制成奶粉后通過貨輪源源不斷地運往全球各大港口。
在中國內蒙古及山東等地的工廠庫房中,整齊碼放著被業(yè)內俗稱為“大包粉”的來自恒天然的原料,等待著被重新加工成配方奶粉后銷往全國各地。
恒天然做著連接新西蘭與全球乳粉制造商之間的流通生意。全球超過1/3的乳品貿易都由恒天然來完成。與大多數跨國公司不同,這家公司的性質像極了中國上世紀60年代的“集體所有制企業(yè)”,它由10500個新西蘭奶農共同組建,奶農們既是股東又是工人,他們每年生產超過160億升牛奶——這個數字是2011年中國國內牛奶總產量的一半。
今年8月,新西蘭農業(yè)研究所向恒天然出具了一份檢測報告,一個批次的乳清粉中可能被肉毒桿菌污染。這份報告讓全球乳業(yè)巨頭恒天然毫無征兆地被卷入一場乳品質量風波,包括娃哈哈、多美滋、可口可樂(中國)在內的數家公司也被殃及池魚——這些公司被指認使用了恒天然出口的濃縮乳清蛋白粉。
就像一排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多年來在惡劣輿論環(huán)境中艱難度日的中國乳粉企業(yè)主動下架使用了恒天然蛋白粉的產品,他們開始反思自有奶源布局問題,甚至發(fā)表了“杯葛恒天然”的聲明。他們中間有人悲觀地認為,中國乳制品產業(yè)的話語權已經被恒天然一家公司牢牢掌控。
另外,在上海幾萬個西餐廳,廚師們每天制作的美味匹薩餅都要用到一種叫做馬蘇里拉的奶酪。這種奶酪可以讓涂抹于匹薩餅上的芝士產生顯著的拉絲效果。在中國,馬蘇里拉奶酪有一半以上都是由恒天然一家公司提供。
失與得
2005年,恒天然注資中國第一大奶粉企業(yè)三鹿8.64億元,并獲得其43%的股份。然而好景不長,在恒天然入股三鹿3年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發(fā),三鹿應聲跌倒。伴隨著三鹿的倒下,恒天然在中國市場上損失約2億新西蘭元。
恒天然旗下的奶粉品牌也因由三鹿經營、部分奶源由三鹿供應而淡出人們視線。恒天然開始收縮在華業(yè)務鏈條,甚至將建成不久的廣州生產線轉讓給雅培。這一系列舉動,處處顯現出恒天然在市場發(fā)展上的保守與謹慎。
“2008年對于恒天然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恒天然在此之后對如何走自己的道路更加謹慎了。我們在牧場方面加大投資也是希望從源頭上有一個更可靠的奶源。我們用恒天然的方式去經營、管理牧場,為中國的消費者提供更安全的牛奶,雖然恒天然這方面產品在中國市場占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恒天然大中華區(qū)政府、傳播與對外事務副總裁秦敏告訴記者。
讓恒天然始料不及的是,外資奶粉在2008年受到中國消費者的熱捧,進入快速增長期。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全國嬰幼兒奶粉前十大品牌中,雖然伊利、貝因美(002570,股吧)、圣元、雅士利、飛鶴等五大中國品牌上榜,但銷售額與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等五大洋品牌動輒五六十億元的年銷售額比起來,仍遜色不少。各大跨國巨頭在中國奶粉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時,恒天然則因其過于謹慎的市場反應,更像是一個旁觀者。
似乎一切以一出恒天然出演受害人的悲情戲碼結尾收場。
然而,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進口奶粉的總量從2008年的12萬噸一路攀升到2012年的57.5萬噸,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44.5萬噸,這其中八成以上來自新西蘭,恒天然又占到八成左右。2008年之前,中國每年進口奶粉只有幾萬噸。
在恒天然業(yè)績飄紅的同時,中國大量奶農卻因牛奶沒有銷路而放棄奶牛飼養(yǎng),殺牛、倒奶,直接導致牛奶總產量下降。中國奶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數字表明,2009年,中國奶牛飼養(yǎng)數約為1200萬頭,比2008年減少了1.2%。一般情況下,奶牛存欄數的恢復周期需要3年時間,三聚氰胺事件帶來的奶牛數量下降在數年內難以改觀。#p#副標題#e#
“當時的問題在于,國內奶源成本價格太高,遠高過從國外進口大包粉。”乳業(yè)專家王丁棉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國內很多乳企意識到從恒天然直接進口“大包粉”的成本遠遠低于自建牧場甚至從農戶中收牛奶的時候,中國乳業(yè)對“建立奶源”這個重大問題的認識出現了迂回。一些乳企出于利潤考慮,不再經營牧場,國內奶源發(fā)展速度急速減緩,奶農收益進入寒冬。
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只要奶粉廣告中提到“百分之百新西蘭奶源”,這些產品就不愁沒有市場。在過去的3年里,中國市場原料奶供應量僅增長約2%,而需求量卻增長了近8%,這使得國內乳業(yè)對進口原料需求量依存度不斷提高。這種依存度的提高,使恒天然的每一次突發(fā)情況,都能給中國乳業(yè)帶來“蝴蝶效應”。
今年3月15日,新西蘭初級產業(yè)部部長內森·蓋伊宣布新西蘭北島地區(qū)為旱區(qū),作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國,北島旱情可能危及新西蘭經濟增長,導致全球牛奶價格上漲。
消息發(fā)布后,中國從新西蘭進口奶粉的價格迅速飆升,從1月份的20000元/噸,上升至10月份的最高峰——將近55000元/噸。依托進口奶源生存的中國乳企一時怨聲載道。
值得注意的是,有專家指出干旱問題在新西蘭并不是“百年難遇”的突發(fā)事件,“新西蘭的干旱發(fā)生以及乳粉的出口價格波動都是有規(guī)律的,平均每8年左右發(fā)生一次。新西蘭當局不會因此緊張,也不會采取措施去抗旱救災,因為其完全可以根據國際乳粉的交易價格調整奶粉價格,量降價升,等第二年產量上去了,價格再調整下來。‘效益最大化’是它們的原則。”一位不具名的乳業(yè)專家告訴記者。無獨有偶,恒天然2012~2013財年財報顯示,公司稅后凈利潤約37億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8%。
對于新西蘭的干旱問題,秦敏解釋:“旱災在新西蘭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問題,對新西蘭這一農業(yè)國家影響非常大。新西蘭的奶農屬于高資產低現金流群體,所以必需保證產出達到預期,當干旱引起牧草產量降低,不支持其完成預定產出時,就需要購買大量飼料。今年新西蘭所有的奶農都花費大量開支購買額外飼料以保證牛奶的產量。”
“旱災確實對奶價造成了上行的壓力,但恒天然不僅出售乳粉原料,自身也有消費品部門,消費品部門生產需要的原料也是從原料部門購買的,因此利潤率也會受到奶價上行的影響。雖然原料粉是我們比較大的傳統(tǒng)業(yè)務,但恒天然也不希望看見價格上升,或許原料部門會更樂于看到原料價格的上漲,但是站在恒天然公司的角度,對原料的價格會有一個綜合看法,而不是單純地希望漲價。”秦敏告訴記者。
奶荒背后
對中國乳業(yè)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的是2000年初,中國乳業(yè)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原來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在各乳企改革上市的過程中被改變,牧場作為不良資產被剝離。牧場經營作為“投資高、風險大、見效慢”的環(huán)節(jié),被放到不受重視的位置。
“現在行業(yè)有人批評企業(yè)不去建牧場,但是從牧場被當做不良資產被剝離時,就意味著這些企業(yè)喪失了定價權,失去了再生產能力。到了今天,我們能只怪牧場嗎?”上海奶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高級工程師顧佳升反問。
國內乳企在今年下半年已經連續(xù)三次大范圍提價,有分析稱這是因為“奶荒”來了。而在分析“奶荒”的各種成因中,顧佳升認為應該注意到一個因素:乳粉進口數量突然銳減。
“截至今年上半年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進口乳粉的數量如果折算到生乳,超過了中國本土生乳同期產量的30%。”顧佳升向記者透露。今年8月,恒天然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對涉及產品無限期叫停。雖然“奶荒”的出現不能完全歸咎于這“一紙禁令”,但因此被阻擋門外的恒天然奶粉數量不可忽視。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劉玉滿表示:“國內對乳制品的需求逐年上升,但是自身的供給跟不上,導致進口奶粉總量逐年增加。而奶牛產業(yè)對土地需求量比較大,但18億畝耕地的紅線又不能觸碰。”
“人畜爭地”困局是造成缺乳的一個客觀原因,短期內難以改變。因此中國不僅需要進口耗乳量巨大的奶酪、奶油等乳制品,還需要利用進口乳粉再加工生成還原乳供給市場。
從1981年至2004年,中國先后接受了由聯(lián)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和歐盟(EU)提供的9萬噸脫脂奶粉和3萬噸無水黃油,共生產近百萬噸再制奶,主要是按規(guī)定以30%~50%的比例與所在地生產的生鮮奶混合后供應市場,這是復原乳的一種生產形式。
2004年,隨著WFP及EU對中國援助項目的結束,國內乳業(yè)一時間斷了奶粉進口的來源,而恒天然剛好填補了這一缺位。
對此,秦敏表示:“恒天然在中國并不做復原乳,恒天然的產品以乳粉的形式賣到中國,最后做的產品也是乳粉。中國現在有法規(guī)規(guī)定,如果要賣復原乳的話,一定要有明確標識。”
再謀全局
今年9月初,恒天然集團董事長約翰·威爾遜帶領董事會成員訪華,這是恒天然高層就“肉毒桿菌事件”特意來華“滅火”。
在結束訪問中國高層后,恒天然發(fā)布了一條“將在山西省應縣建立在中國的第二個牧場群,并在華尋求戰(zhàn)略合作伙伴”的消息,該奶源基地預計在2014年下半年投產,包括5個牧場,每個牧場約有3000頭泌乳牛。
這不是恒天然在中國的第一個牧場群。早在2007年,恒天然就開始修建位于唐山漢沽的第一個牧場。隨后幾年,在相距140公里之外的玉田縣,第二個和第三個牧場依次崛起并投入使用,另外兩個牧場目前仍在建設中,這5個牧場構成了恒天然在中國的第一個牧場群。每個牧場的投資約在2億元左右。
恒天然預計2020年實現在華生產10億升牛奶的目標,這個比例將達到恒天然每年對中國供應量的1/2,而牧場建設數量則將擴建至30個。值得注意的是,雀巢、達能在初進中國市場時,都曾計劃在中國建牧場,但時至今日,產量寥寥。
國內乳業(yè)顯然意識到恒天然“這只無形的手”的力量,幾家大乳企也試圖通過牧場建設、發(fā)展奶源來降低對以恒天然為主的進口奶源的依賴。今年5月,蒙牛收購了現代牧業(yè);9月,伊利乳業(yè)以3.1億元投資輝山乳業(yè);僅一周之后,現代牧業(yè)宣布聯(lián)合KKR、鼎暉投資1.4億美元建造兩個大型乳業(yè)牧場。資料顯示,目前在全國已建成或在建的、計劃準備建的萬頭牧場將突破100個。#p#副標題#e#
當前,不容忽視的現實情況是,國內最大的5家生產商僅擁有5%的牧場市場份額,位居第一的現代牧業(yè)只有1.3%的市場份額。值得注意的是,投資一個現代化牧場需要數億元的投入,但是回收成本至少需要3~5年。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業(yè)部總經理吳松航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采訪時說:“企業(yè)建立規(guī)?;翀鲋辽傩枰?~5年時間,前期資金投入大、贏利難,這對企業(yè)來說意味著非常不可控的風險。”
一方面是國內牧場投建困難重重,另一方面則是恒天然的愈加高調。恒天然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西奧·史畢根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將加速在中國市場的擴張,把中國市場列為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發(fā)展很快,但在其他國家,如印度,我們暫停了一些計劃。在非洲,恒天然只是做了些有限的推進。”
對于國內乳制品的巨大缺口,恒天然已經不滿足于盤踞生產鏈的最前端。恒天然中國區(qū)總裁魏柯文曾表示:“隨著本土奶源供應的增加,除了向餐飲業(yè)客戶提供奶源外,我們也考慮自行加工一部分產品。”整個乳制品產業(yè)鏈的整合將成為恒天然發(fā)展的下一個目標。
依賴難除
為什么新西蘭不是產奶大國,卻成就了恒天然這一國際乳業(yè)貿易霸主?
兩個世紀前,歐洲人將黃牛馴化為專門產奶的奶牛,繁衍至今,奶牛和非奶牛之間的產奶量已有巨大差距。
半個世紀前,美國奶牛存欄量約為2000萬頭以上,現在的數量僅為930萬頭,但牛奶年產量卻從4000多萬噸上升到8000多萬噸,單牛年產奶超過8噸。與美國相比,國內奶牛平均年單產不到美國奶牛年單產的一半。雖然歐洲和美國同樣有巨大的牛奶產量,但他們并不以出口為主。
2011年歐盟全牛奶產量為13830萬噸,這些牛奶大多都變成了干酪制品,使用了約8500萬噸生乳量,占到生乳總產量的55%左右,這一比例在德國更是達到了73%。在歐盟,用來生產奶粉的生乳比例只有10%左右。
而在新西蘭等國家由于人口數量比較少,可以出口大量的乳制品到有需求的國家。同時,這些國家也沒有能力生產高品質的奶酪等成品供給歐洲及美國等國家。因此,它們主要將生乳加工成可以較長時間保存的奶粉。
2011年,新西蘭的牛奶產量為1714萬噸,干酪制品使用生乳的比例僅為牛奶總量的16%,而生產奶粉使用的生乳比例達到了55%以上。不同于歐美等國家和地區(qū)的乳制品,以新西蘭為代表的大洋洲,其乳制品在國際市場占據的并不是高端市場,主要提供的是長保質期的濃縮和干燥產品類。
1999年,由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修訂的國家乳品標準中,只有GB5408.1-1999《巴氏殺菌乳》產品標準規(guī)定必須使用“生鮮牛(羊)乳”,其余產品均規(guī)定可以用“牛乳(或羊乳)或復原乳”為原料。
“這意味著,只有巴氏奶必須以本土牧場的新鮮牛奶為原料,其他的奶制品都可以使用國外進口奶粉再加工進行生產,這為國外向中國出口奶粉打開了大門。”顧佳升說。
在歐盟市場無暇向外部市場供給大量奶粉產品,而新西蘭等國家又有大量可供出口的產品背景下,中國市場迎來了新西蘭奶粉的大舉入境。1998年,中國的進口奶粉為3.11萬噸,2000年進口量達到7.28萬噸。而2011年數據顯示,以恒天然為首的乳品企業(yè)將新西蘭近26%的奶粉出口到了中國。
中國乳業(yè)奶源缺口到底有多大?大部分企業(yè)選擇性回避了中國是否越來越依賴進口奶粉這一問題。
“大部分企業(yè)自詡自己的奶粉是最好的,但是當進口奶粉被限制時,這些企業(yè)面臨無米下鍋的遭遇。他們會承認自己的奶粉是復原乳生產的嗎?他們不說完全是因為對進口奶粉的依賴性太大。”一位業(yè)內人士如是說。
雖然近些年中國乳企意識到奶源建設的重要性,但是它們并沒有把目光放在本土的奶源上,而是趨之若鶩地在海外投資牧場,比如新西蘭。顧佳升認為:“這是行不通的。”
據2011年全球牛乳產量及分布數據顯示,全年全球牛乳產量為6.2億噸,中國的產量僅為3700萬噸,占全球產量的比例為6%。而新西蘭的產量僅為1900萬噸,約為中國總量的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即便新西蘭的生乳都加工成乳粉出口到中國,也難以使中國的人均年消費量由目前的30公斤提升到目前全球的平均數100公斤。”顧佳升表示。
知名乳業(yè)分析師宋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乳業(yè)要將風險分散,不要把進口奶源的目光只放在新西蘭身上,可以將進口范圍擴大至歐盟、美國等國家。但是數據顯示,從2008年至2011年,中國從歐盟和美國進口的奶粉均沒有大幅上升趨勢,一直處于兩三萬噸左右。歐美企業(yè)的產品更多共給本地市場。
對于國外奶源,顧佳升認為:“不能過度依賴,但現階段也不可能完全排斥,重要的是要合理利用進口奶源為國內乳企所用。”
然而就在探尋新奶源可行性的同時,現實情況是,國內依托恒天然供給生產的企業(yè),因不存在建設牧場的高昂投入,在原料市場價格波動中受到的沖擊遠低于自建奶源的企業(yè)。中國進口的10%左右奶粉中,恒天然的占比達到60%~70%,這個比例還在逐步提高。這也意味著,國內乳業(yè)對恒天然的依存度在進一步提高。
“我們要做的并不是和恒天然斷絕關系,而是管理它、利用它來規(guī)范國內的乳業(yè)市場。”顧佳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切似乎進入怪圈之中。如何破解這一看上去打不破的“魔咒”?顧佳升認為,還需要回到產品本身來對待這個問題,好牛奶的概念如今在市場上已經變得十分模糊:“新鮮的牛奶才是最好的,這些奶應該來自大城市周邊。”2008年6月《乳制品工業(yè)產業(yè)政策》及2009版《乳制品工業(yè)產業(yè)政策》中提出這一區(qū)域應該率先實現乳業(yè)現代化。
此時,身處上海虹橋機場附近的大樓中,記者手中的拿鐵咖啡使用的巴氏殺菌奶,既不是來自內蒙古,也不是來自東北,而是來自緊鄰上海的南京衛(wèi)崗乳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