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20載,青絲變白發(fā)。無論田間地頭,還是通村路途都能看到他現(xiàn)身農業(yè)、扎根農業(yè)、服務農民的身影,他以勤勞、樸實、甘于奉獻的工作作風贏得農民群眾的擁護愛戴,為農民的增收致富,為新農村的建設和全市的農業(yè)工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用她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他“癡心農技天地寬 服務三農心里甜”的座右銘和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他就是三官殿辦事處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王傳才
滿腔熱誠寫華章
只有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才能使農技人員有所作為。這是王傳才同志在長期農技推廣工作中的切身體會。2003年3月,在他的精心策劃下,丹江口市三官殿食用菌產業(yè)協(xié)會成立,并擔任了該協(xié)會的會長,當時全處會員只有48個,食用菌種植戶120戶。由于栽培技術、銷售信息渠道不暢,導致食用菌銷售價格偏低,部分農戶產品有積壓。作為協(xié)會會長的王傳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琢磨著怎樣發(fā)揮食用菌協(xié)會的作用,如何把產品銷出去,在處領導的支持下,他先后組織會員代表下武漢,與銷售大戶廣泛聯(lián)系,經過不懈的努力, 2004年與武漢客商一次就簽訂了280萬公斤的銷售合同,一下子就把積壓的食用菌銷售一空,而且價格直線上升。在協(xié)會的幫助下,廣大菇農真正得到了實惠,發(fā)展食用菌生產積極性更高了。通過近幾年技術+協(xié)會的運作模式,全處栽培種植600余戶。為使這一產業(yè)做大做強,協(xié)會又聘請了華農教授進行專業(yè)技術培訓900人次,先后出現(xiàn)了一批香菇大戶,香菇狀元等。安樂河村3組食用菌種植大戶譚成祥,從2004年種植3800多袋發(fā)展到現(xiàn)在20000多袋,為了提高收益,王傳才建議他買烘干機,把香菇烘干后再賣,不僅保存時間長了,而且提高了價格,如今該辦事處有37個中香菇大戶,承擔著品種推廣,技術輔導,同時又帶動周邊居民地種植熱情,如今10%的農戶都在種植食用菌,僅這一項每年收入達3000余萬元,人均增收2000余元??粗r民的腰包慢慢鼓起來,一棟棟樓房豎起來, 王傳才笑了,因為他用自己熱情和真誠為農民鋪就致富道路,用自己微薄力量造福一方。實現(xiàn)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價值。
致富路上引路人
三官殿辦事處位于城郊,農業(yè)主要以蔬菜為主。根據產業(yè)布局、農民需求,在技術推廣、工作思路上都要隨之調整。為了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的工作需要,他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加壓,先后購買蔬菜生產技術類書籍,訂閱長江蔬菜、大棚栽培、等報刊雜志。在學中干,干中學,逐步探索和掌握了一套適應本地環(huán)境的蔬菜生產栽培技術,并推廣應用到生產中,深受廣大菜農歡迎。幾年前,三官店鎮(zhèn)開始引進日光溫室大棚種植蔬菜。投資大,風險大,菜農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很多人不敢種,害怕投資失敗。王傳才了解情況后,積極向農業(yè)局和三官殿辦事處匯報,在農業(yè)局大力支持下,從山東、浙江引進農業(yè)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之導,這一年菜農們種菜嘗到了甜頭,反季節(jié)蔬菜如越冬番茄、黃瓜不僅價格高,而且賣得俏,菜農們賺得盆缽滿盈。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居民星期天紛紛奔向城郊去休閑娛樂,根據這一情況,2005年,王傳才大膽提出改變傳統(tǒng)種植模式,讓城市居民到郊區(qū)體驗農民生活,讓他們參與勞動,體驗勞動的樂趣。他從浙江引進一種耐凍草莓,能抗低溫,特別適應我們山區(qū)種植,面對這個樸實的漢子、農民的癡心朋友、值得信賴的農技主任,菜農門再次相信了他,這一年開始引進草莓種植,他急忙把農技專家接到農技站傳播技術。王傳才更忙了,白天他與技術人員一起進大棚學習技術,晚上他他還要整理筆記,記錄數(shù)據,一天下來,腰酸腿疼,菜農們心疼地說:“老王,有技術人員在這你怕啥?你回家吧!”可他總是說:“如果技術人員走了,你們問誰去?我多學點,今后你們遇到困難,也能給你們解答。”正是在他的感召下,三官殿辦事處大棚草莓得到大力發(fā)展。共種植了17棚越冬草莓,每公斤草莓銷售到30元左右,每棚平均收入15000元,日光溫室大棚發(fā)揮著更大的經濟效益。2006年,王傳才幫著羅臺成把一個大棚疏菜地改種為草莓,并全程服務,使羅臺成當年獲利近2萬元。2008年,羅臺成又承包租賃了4個大棚,全部種植草莓,成了真正的草莓專業(yè)戶,他家的房子由原來的磚瓦房變成現(xiàn)在的6層寬敞高大的樓房??粗_臺成富了,村民們紛紛加入到種植草莓的行列??吹阶约旱男难兂梢粋€個明亮的大棚,王傳才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農民朋友的可心人
農技推廣重在服務。多年來,王傳才靠雙腳踏遍了辦事處的村村組組和80%的農戶,因此被當?shù)剞r民親切地稱作“農技110”。
“ 你每年種植油菜,收入不算高,你試一試種植我給你提供的的新品種油菜籽,到時候你把母本和公本分開,我保證你收入翻一番。”2010年秋,獅子巖村4組村民劉枝發(fā)根據王傳才的宣傳,抱著試試一試的心態(tài)開始種植油菜。從種植開始,王傳才手把手教他,三行母本一行公本,油菜栽上了,他抽出時間到地里查看油菜苗的長勢,他知道,如果種植成功,這起到一個無言的宣傳作用,今后的工作就好開展了,2011年春季油菜收割完,他急忙跑到劉枝發(fā)家,老劉樂呵呵的站在門口迎接他,一算賬4畝地收入6279元,畝產1569元,嘗到甜頭的老劉說:“明年我還要種油菜?!?/P>
在三官殿,認識王傳才的人都說,他是個大忙人,從來沒看見他和別人打牌閑聊天,就連走路他也是急急匆匆的。免費上門為農戶講解種養(yǎng)殖技術、幫助農民修剪果樹、實施病蟲害防治,請專家給農民現(xiàn)場講解農技知識等,群眾都親切地稱他“王技術”。每天他的電話總是不斷,問技術的、問農藥比例的……只要有電話,無論怎么忙,他總是仔細認真給人家講解,一遍不行再講一遍,直到聽懂為止。
踏遍山山水水 ,走遍溝溝田田,王傳才這位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在自己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用自己對黨的忠誠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