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保護地或露地全生育期普遍發(fā)生,重病地塊病株率高達80%~100%。苗期常造成大批死亡。該病主要始于根莖部,初期病部變褐縊縮,病菌沿病部向上、下擴展,造成根莖或幼根褐變腐爛。濕度大時灰白色,干燥條件下,病部表皮常脫落,造成葉片萎蔫下垂或干枯。成株期染病,常造成根及根頸部變褐腐爛,有時基部葉柄呈灰褐色或紫褐色腐爛壞死,且不斷向上擴展,造成全株萎蔫死亡。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該菌在土中可存活2~3年。借灌溉水或雨水及帶菌肥料、土壤傳播。該菌6~40℃均可生長,20~30℃最適,土壤濕或有自由水時易發(fā)病。田間濕度大,有積水或肥料帶菌發(fā)病重。
無公害防治方法:①施用腐熟有機肥,選用無病土育苗,播種深淺適宜,覆土不宜過厚。②帶菌或懷疑帶菌的舊苗床每667平方米用30%苯噻氰(倍生)乳油5毫升兌水5千克稀釋成1000倍液噴霧苗床。③發(fā)病初期噴灑30%倍生乳油1000~1200倍液或80%多.福.鋅(綠亨2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④雨后及時排水,防止?jié)駳鉁?,結合中耕培土,摘除基部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