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制茶多用曬或烘的方式制成茶餅。但是,這種初步加工的茶餅,仍有很濃的青澀之味。經(jīng)過反復(fù)的實踐,唐代出現(xiàn)了完善的“蒸青法”。
蒸青是利用蒸氣來破壞鮮葉中的酶活性,形成的干茶具有色澤深綠、茶湯淺綠、茶底青綠的“三綠”特征,香氣帶著一股青氣,是一種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天然風(fēng)味茶。
陸羽在《茶經(jīng)·三之造》一篇中,詳細記載了這種制茶工藝:“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痹?~4月間的晴天,在向陽的茶林中摘取鮮嫩茶葉。
將這些茶的鮮葉用蒸的方法,使鮮葉萎凋脫水,然后搗碎成末,以模具拍壓成團餅之形,再烘焙干燥,之后在餅茶上穿孔,以繩索穿起來,加以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