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這個動作:先伸出手,用大拇指食指中指,輕輕捏住茶杯外側(cè),將茶杯舉起來,以無名指托住茶杯底部,防止沒有拿捏穩(wěn)妥,也方便隨時傾斜茶杯。然后抬起手臂,轉(zhuǎn)動手腕,虎口方向?qū)首约旱哪?,將茶杯輕輕往唇上貼去。同時讓嘴唇稍微撅起,緩緩吸氣,配合手的動作,讓茶湯順利的流入口中。若是想一飲而盡,則還需配合頭部稍微揚起揚起幅度太大又顯得過于造作。一連串的動作很是簡單,但仔細一算,步驟倒是不少,還涉及眼,口,手,脖子等身體的各個部位。
也正是因為步驟多,才明白飲茶一事只能心無旁騖。
飲茶不像看電視,看電視的時候,可以運動,深蹲、壓腿、鴨子步,跑步機上慢跑,全然無礙。飲茶也不像坐地鐵,坐地鐵的學(xué)生族往往手中捧著一本書,耳朵里還往往插著耳機,嘴里嘰里咕嚕的低聲念著,不管他是在學(xué)習(xí)還是在施法念咒。這些都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但沒聽說誰飲茶的時候可以引吭高歌的,更不會有人在飲茶時做劇烈運動,否則會引起茶水侵入氣管,咳嗽不止。同時,高舉的杯子也會阻擋自己的視線,對看書寫字造成困擾,偶爾飛濺的茶水也容易打濕書頁,讓愛書者大皺眉頭。
以上都是飲茶時不宜進行的。同飲茶相性最好的事,莫過于聽音樂,當然“動次打次”之流并不適合,節(jié)奏感太強的音樂容易間接傷害到手上價值不菲的紫砂壺。
我想,但凡舒緩的音樂都很合適,若是我國古典樂器演奏的音樂,理應(yīng)更佳。平日里我常在茶舍單曲循環(huán)《高山流水》,此曲不但優(yōu)美動人,還蘊藏著著名典故“高山流水遇知音”。聽此曲時,想到伯牙一生,知音難覓。正好能和茶舍門前行人稀少,遙相對應(yīng)。好曲無人聽,好茶無人飲,某種程度上有些類似。
茶舍開業(yè)一月,客人稀少,當然在預(yù)料之中的,平日里茶舍閑坐、飲茶也只當成修身養(yǎng)性。當然在茶舍中的是我母親。讓我這么坐,我是絕對不肯的。客人稀少,不等于行人稀少,茶舍原址是母親的理發(fā)店,少不得熟人路過,便有關(guān)懷者問寒問暖。于仔細之處又不便解釋,只能尬笑兩聲。心中不快在所難免?!叭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我離君子的境界實在差的太遠。
所以人得了閑空,但心卻始終悠閑不下來。
還有一事,讓自己心中煩躁,那就是自己對泡茶之道不得要領(lǐng)。在時間、溫度、水質(zhì)的選擇中,掌控平衡,實屬不易。研究久之收效甚微,每到泡茶之際便如臨大敵,雙手微顫,呼吸急促。最近泡茶質(zhì)量更是每況愈下,不知道浪費多少好茶。泡茶第一泡極重要,但我只要沒泡好第一泡就想重新來過的心態(tài)也不可取。
要么就干脆將茶泡濃,其實濃茶是最對我胃口的。選紫砂壺中最小的那個,將兩倍于平時分量的茶葉放在茶壺中(一般自己選用梨樹林龍珠),熱水還在沸騰時就呲溜一聲倒進茶壺。
如此一來,泡出來的茶湯,用“湯”一詞,似乎便不怎么合適,我更愿意將其喚做茶漿。茶漿看上去并不顯得通透,反而有點渾濁。但其醇厚如油,晃動杯子,茶漿能留在杯壁上。其味微苦,但苦而不澀,苦中帶甜。在杯中時就茶香逼人,到口中便感覺清香上升,最后緊緊的貼合在上顎上,久久不散?;馗室灿胁煌?,不但從舌兩側(cè)傳來回甘,在嗓子深處,更有濃濃的甘甜,在整個喉嚨中回蕩。回甘之迅速,猛烈,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這種飲茶方法是我最喜歡的,但它遠離了茶道中的清雅,簡單粗暴的一個字,“爽”!
然而可惜的是無論從健康的角度還是從經(jīng)濟的角度,如此飲茶的方式都不是好的選擇。
現(xiàn)已被我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