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不小心穿越回去古代,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該以什么為生?好像也就比較熟悉茶而已,要不還是賣茶算了?明代的茶又怎么樣泡?該準備什么“生產(chǎn)工具”呢?
明末清初年紀,福建禪宗高僧隱元東渡日本,在黃檗山萬福寺弘揚禪宗佛法,同時,為日本帶來了明代的茶具和喝茶方式。
曾經(jīng)出家萬福寺的月海禪師高游外,五十七歲時還俗,帶了一套茶具由佐賀到京都,在嵐山、鴨川、相國寺一帶設(shè)通仙亭,煎茶而賣,以賣茶方式修行。他每日身披袈裟,手提茶具,出現(xiàn)于京都街頭小巷,故被稱作“賣茶翁”。
他終其一生所推廣的飲茶方式,承襲明以來的瀹(yu)茶法終成為有別于抹茶道的日本另一大茶道“煎茶道”。他也成為了日本“煎茶道”的一大宗師??上У氖撬R終前,將手中茶具箱付之一炬,謂“與其落入俗人手,不如我親手火葬”。
幸好,賣茶翁茶器的形制并沒有佚散木村孔陽氏把三十三件茶器的形制描摹下來,匯編成了一本《賣茶翁茶器圖》。我們亦得以遠窺明代先祖?zhèn)兯貌杵鞯哪印?/p>
爐龕:放置爐子的小閣子。
都籃:收貯茶具。
具列:用以陳列茶器,現(xiàn)在通常稱為茶棚。
建水:盛放廢茶水的器皿。
急燒:又稱急須,煮茶、暖酒器名。
銅爐:為生火煮茶之用,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
子母鐘:成套的茶壺茶杯
瓢扚:用來堯水,大多由葫蘆制成。
注子:在我國古代,注子應(yīng)該是和水注、注碗搭配使用的,目的在于保溫。
水注:注水壺,宋代也叫湯瓶,將燒開的熱水注入茶碗、或者急須中。
瓦爐:用瓦燒制為生火煮茶之用。
滓盂:又稱水盂,水方,盛放茶渣的器皿。
塵褥:覆蓋在茶器上、遮擋灰塵用的油紙。
爐圍:罩在爐子外的竹簍,起到隔斷保護的作用。
小爐:就是煮水的火爐。
炭籃:盛放燒水炭的容器,外面多由竹篾制成,里層包裹黑色油紙。
瓶床:現(xiàn)在統(tǒng)稱為瓶座,穩(wěn)定壺和瓶的放置。
灰爐:燒水爐的一種。下面沒有通風口,現(xiàn)今日本茶道具中發(fā)展為火缽或瓶掛。
焙鉤:又名茶焙,是一種竹編,外包裹箬竹的葉子。因箬葉有收火的功效,可以避免把茶葉烘黃。茶放在茶焙里,要求小火烘制。
炭撾:用來砸炭的鐵錘。
提籃:存放雜物的籃子。
檐子:扁擔,挑貨擔子。
錢筒:大小竹筒用來存放錢幣,多由竹制成。
烏楦:從器物上銘文看,似乎是收納廢物的器皿。
吹管:起爐火時用的吹管。
茶罐:存放茶葉的錫罐子。
茶壺:這個看起來是青花瓷呢!裝茶葉的罐子,日本也叫茶入。
茶旗:相當于廣告牌、招牌,告訴大家這里是賣茶的小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