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也稱茶器,從有茶的那天起就出現(xiàn)在中國人生活中。只不過,茶之始是作為藥用和食用材料,人們是直接用來煮湯或食用的。所以最初的所謂茶具,其實是與食具和酒具合而用之。后來隨著人們飲茶習慣的改變,尤其到了唐、宋時期,飲茶習慣逐漸由煮食改為煮點之飲,我國專用茶具才隨之產生。我們現(xiàn)在大都習慣于在喝茶的時候使用諸如茶壺、公道杯、茶杯這類的茶具,這些茶具統(tǒng)稱為現(xiàn)代茶具,實際上跟古人所使用的茶具是不同的。那么,現(xiàn)代茶具的雛形究竟形成于什么時候呢?
在隋唐之前,人們尚未形成專門的飲茶器具,而是同其他飲食器具混用,當然稱不上什么茶具;而唐、宋時期雖然已經出現(xiàn)了專門的茶具,但是由于當時的人以飲餅茶為主,采用的是煎茶法或點茶法,因此所使用的茶具跟今天相比也有非常大的不同;一直到了明代,飲茶才開始直接用沸水沖泡,即同現(xiàn)在相同的清飲法,所以唐、宋時的炙茶、碾茶、羅茶、煮茶器具便無用武之地,從而產生了一批新的茶具品種,我們使用的茶具品種基本上與明代的茶具沒有多大變化,只是樣式和質地有所不同而已,所以說,現(xiàn)代茶具的雛形其實是形成于明代的。
明人一般習慣于飲用條形散茶,因而貯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時顯得更為重要。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列出了16件飲茶時所用到的器具,另加貯茶的器具7件,合計共有23件。但明代張謙德在《茶經》中的“論器”里提到當時的茶具只有茶焙、茶籠、湯瓶、茶壺、茶盞、紙囊、茶洗、茶瓶、茶爐8件。
明代茶具雖然簡便,但同樣講究制法、規(guī)格,注重質地。新茶具的問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藝,比唐、宋時又有大的進展,并且所有的茶具都由陶或瓷燒制而成。在這一時期,江西景德鎮(zhèn)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在色澤、造型、品種和式樣上都精致無比,堪稱茶具中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