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茶杯沒有把手,因為敬茶時一般需要雙手奉茶,以示尊敬,所以不需要把手,有把手的茶杯更影響美觀,且放置起來也不方便。另外大多數茶都用沸水沖泡,如杯子帶有把手,飲用時手感觸不到茶水溫度不免燙傷,而無手柄茶杯,人首先接觸到的就是杯子,進而判斷茶湯溫度及是否飲用。
為什么茶杯沒有把手
1.不美觀
以蓋碗為例,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如果僅僅是一個手柄不僅沒有寓意,也不美觀。
2.不方便
茶盤中需要擺放各種茶具,如果每個杯子都有手柄,則放置起來不方便,會相互碰到。另外,茶具是非常能夠體現中國文化的,每一個器皿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用途和位置,相互制約而互不干擾,體現了“律”的文化內涵。既然是“律”了,重復的設計自然不會出現太多。
3.不實用
大多數的茶都是需要用沸水沖泡的,如果是帶手柄的杯子,飲用時手會感受不到茶水的溫度,不免燙傷;而沒有手柄的杯子,人首先接觸到的就是茶杯,進而判斷是否可以飲用。
歐洲國家的茶杯為什么都有“把”呢?
這個還要從中國的蓋碗說起:宋朝的《演繁露》里是這樣記載的:托盞始于唐,前世無所有也。崔寧女飲茶,病盞熱熨指,取碟子融蠟像盞足大小而環(huán)結其中,寘盞于蠟,無所傾側,因命工髹漆為之。寧喜其為,名之曰托,遂行于世。
蓋碗的底托是可以防止燙手的,但是在中國的茶和瓷器進入英國的時候,我們解決水溫的蓋碗的底托并沒有被帶過去,因此英國只好把茶杯做成甜酒奶杯的形狀,添上一個手柄來解決茶水太燙的問題。后來茶托傳入英國的時候,英國的茶杯都已經開始帶手柄了,因此就形成現在的樣子了。
另外一個原因當然就是本土文化的影響:歐洲的茶杯,源于金屬酒杯,一般是銀或者錫的。這種金屬材質的茶杯導熱性較好,飲用茶水時會燙手,所以大多有“把”,而且是雙“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