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經(jīng)》的第四章中,陸羽就曾記載泡茶時需用到的二十八種器具:風(fēng)爐、筥、炭撾、火筴、鍑、交床、夾、紙囊、碾、羅、合、則、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鹺簋、熟盂、碗、畚、札、滌方、滓方、巾、具列、都籃。
這些繁復(fù)的器具,隨著時間的遷移,到現(xiàn)代的茶桌上時,已經(jīng)精簡了許多。
幾乎每一個泡茶人都知道茶壺、蓋碗、茶杯的重要性,卻很可能忽視茶桌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認為它們可有可無、甚至有些多余。
今天,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這些被“歷史”留下來的茶具。
它們的雖然存在感較低,但每一件都有大作用,一旦缺少,就會很麻煩!
茶倉
許多茶客對儲存茶葉的意識比較薄弱,認為茶葉放在購入時的包裝里就好,不必另買茶倉。
實際上,茶倉就像茶的“住所”,作用不容小覷。
分裝茶葉
茶葉存放得當(dāng),與它所在小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很有關(guān)系。
將小部分的茶從茶餅或茶磚中分裝出來,隨手取茶就會非常方便。
如果每次喝茶都需取用茶餅,茶葉就會多次接觸到外界空氣,容易受潮、變質(zhì)、吸入異味。而茶倉則很好地避免了這個問題。
還原茶香
老茶都需要醒茶,讓它從長期堆放儲存的狀態(tài)里還原過來。
醒茶的方法是,先把茶葉從茶餅或茶磚中撬出,再在相對干燥的環(huán)境中通風(fēng)透氣,最后將茶葉收入紫砂罐或陶瓷罐中,以備取用。
等到泡茶時,茶質(zhì)喚醒、茶香聚集,萬事俱備,便可泡茶。
美觀雅致
茶倉不僅具有很好的功用,還能裝飾茶席。
不同造型的茶倉,與茶席的布置相互呼應(yīng),增添了美感,更顯出雅韻。
茶匙
茶匙形似湯匙,體積雖小,卻不可或缺。
取茶衛(wèi)生、方便
在取干茶時,茶匙直接與干茶接觸,避免了將手上的細菌混入茶葉中,從而影響茶葉的潔凈、對人體產(chǎn)生安全隱患。
取濕茶時,因為茶葉在沖泡過后會吸水膨脹,塞滿整個茶壺,而茶壺的口徑通常較小,倒出來不方便,用手挖取也不衛(wèi)生,這時用茶匙就方便了許多。
把控投茶量
另外,茶匙舀取茶葉的體積都是固定的,因此還可以作為計量茶葉的一種方式。
蓋置
將茶葉移入泡茶器或倒掉沖泡后的茶葉時,壺蓋或碗蓋就顯得無從安放。
這時候,手邊有一個蓋置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蓋托的功用類似于筷子托,是將蓋子托住,使之不直接接觸桌面,以避免污染。
畢竟,蓋子是會直接接觸到茶湯的部分。與入口相關(guān)的,都需多加注意。
因為蓋置的設(shè)計多樣,造型也頗為有趣,許多人甚至?xí)阉?dāng)做茶寵,讓茶席更活潑。
茶漏
在奉茶時,如果茶杯底還留有細碎的茶葉,就會影響茶湯的美感,不雅觀,也掃了喝茶的興致。
茶漏,就是用來過濾茶末的,一般置于公道杯上。
對于茶葉,尤其是壓制過的茶餅、茶磚來說,因為拆封、撬開的過程容易產(chǎn)生碎渣,就必須用茶漏進行過濾。
這樣,到杯中的茶湯,才能干凈。
茶巾
茶巾,一般以深色、棉麻質(zhì)感為主,是茶席中穩(wěn)穩(wěn)的存在。
保持茶席潔凈
茶巾可以用于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干,也可以用來擦拭滴落桌面的茶水。
如果沒有它,茶桌就容易變得濕漉漉的,讓茶客產(chǎn)生不潔之感。
若在斟茶時,有雜湯從杯底滑落,還會污染杯中的茶湯,也顯得不禮貌。
“客人本位”的待客之道
茶巾的折法亦有講究,一般分成長方形(八層)與正方形(九層)兩種。
用杯(蓋碗)泡法時,茶巾呈長方形放茶巾盤內(nèi);用壺泡法時,不用茶巾盤,則采用正方形折法。
茶巾雖小,卻象征著正統(tǒng)的待客之道。將茶巾的折口朝向主人,意味著對客人的歡迎與尊重。
在茶桌上,茶具們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這不是茶道中的刻板要求,而是經(jīng)過人們長期的經(jīng)驗積累,留下來最順手的道具。
說到底,茶具是為茶、為人所用,能夠流傳至今,都是有道理可循的。
看完這篇以后,再去學(xué)習(xí)如何泡茶,就會更加清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