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對于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不論在哪個歷史階段,人們的生活中都離不開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喝茶的方式和茶具的發(fā)展程度決定了那個階段人們對茶具的偏愛。
唐人喜歡青瓷碗
飲茶離不開茶具,而陶瓷茶具歷來最受大眾喜愛。唐人飲茶的方式是煎茶,其程序是先將采來的茶葉用熱氣炙干,然后趁熱搗碎,做成茶餅。飲用時將茶餅打碎,投入茶臼內(nèi)研細(xì)后,再拿去煮茶。當(dāng)時主要的茶具是茶壺、茶碗、茶臼等。
茶壺在唐代稱“注子”,意思是指從壺嘴往外傾水。唐代茶壺類似圓球狀,腹部大壺嘴小,多為直口短流壺,壺嘴位于壺體的肩部。唐人喝茶注重茶湯的顏色,因而對茶碗的選用很講究。陸羽認(rèn)為,飲茶的最佳茶碗是浙江產(chǎn)的越窯青瓷。這是因為經(jīng)煎煮后的茶湯呈淡紅色,傾入不同窯口的瓷碗后,茶湯會因茶碗顏色的不同而變化,陸羽說:“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倍礁G青瓷為青色,茶湯傾入青瓷后呈綠色,顯得清新自然,所以被陸羽認(rèn)為是上品茶具。
宋人用黑釉盞斗茶
宋代流行沖茶,即先將茶葉做成茶餅,飲用前把茶餅?zāi)氤杉?xì)末放入茶盞中,再沏以初沸的開水,經(jīng)開水沖泡后,茶湯的顏色已接近白色了,這樣一來,唐朝推崇的越窯青瓷就無法襯托出茶湯的色澤,因而對茶盞顏色的要求也產(chǎn)生了變化,而且宋代流行斗茶,斗茶是比試誰的茶盞中泡沫停留的時間更長,誰的茶湯顏色更鮮白,因黑色是與白色對比最鮮明的顏色,宋人便棄青瓷改用黑釉茶盞,并在黑色釉上大做文章,燒制出兔毫盞、油滴盞、玳瑁盞、木葉盞等茶具珍品。
到了明代,飲茶的方式又發(fā)生了變化。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廢團茶,改用散茶直接沖泡,茶湯已由宋代的白色變?yōu)辄S白色,因而茶具的制作選用也隨著飲茶方式的轉(zhuǎn)變而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
明人飲茶重“香”“味”
明初,明人崇尚白色茶盞,其次是藍(lán)色。明代中期以后,紫砂茶具興起,茶湯與茶具的色澤對比關(guān)系已顯得不那么重要,人們飲茶的側(cè)重點和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茶的韻味上來,特別講究茶的“香”和“味”,而要使茶的“香”和“味”達到最佳狀態(tài),宜興紫砂壺是最佳選擇,因宜興紫砂壺比施釉的陶瓷茶壺具有更好的?!跋恪北!拔丁惫δ堋?/p>
紫砂壺之所以有良好的?!跋恪北!拔丁惫δ埽且驗槠渲谱鞑牧系莫毺匦?。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他原料就能單獨成瓷,成品紫砂壺有雙重氣孔,一為閉口氣孔,是團聚體內(nèi)部的氣孔;一為開口氣孔,是包括在團聚體周圍的氣孔群。這就使紫砂壺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而且具有較強的吸附力。相比之下,施釉的陶瓷茶壺就欠缺這種功能。
紫砂茶具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成為最受歡迎的茶具,紫砂茶具除了實用的功能,能讓泡茶發(fā)揮到極致,還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文化底蘊。而正因為紫砂茶具具有高的欣賞價值,才使得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投資收藏紫砂茶具,并希望紫砂茶具在自己的手上得到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