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明仇英《東林圖》局部,描繪了明代文人品茶場景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因團(tuán)茶的制作工序勞民傷財、耗費(fèi)奢靡,下令廢團(tuán)茶,改喝葉茶(散茶)。這是我們茶文化發(fā)展史上一次劃時代的改變。從此之后,中國人喝茶的方法,就從唐宋以來的打茶、末茶,改為了泡茶,延續(xù)至今,已500多年。
圖為:甜白茶鐘(明永樂)
圖為:白釉暗龍花茶鐘(明嘉靖)
喝餅茶、團(tuán)茶時必不可少的器具茶臼、茶碾、茶磨、茶羅、茶筅、茶勺等等都消失不見了。茶碗的尺寸也開始變小,明、清的時候,喝茶用的茶碗口徑是12公分,茶鐘口徑是10公分。因?yàn)椴辉傩枰虿?,為呈現(xiàn)茶沫湯花效果的黑釉茶盞也不流行了。明代新興的泡茶器皿是宜興紫砂或者朱泥茶壺,以及白瓷茶鐘(茶杯)。這種壺、杯的基本搭配組合,一直沿用至今。
圖為:宜興紫砂梨皮壺(明)
因?yàn)榕莶璺ㄊ侵苯影巡枞~投入茶壺,用沸水沖泡,那么茶壺的材質(zhì)、大小、好壞,都會影響茶味。因此明人特別講究茶壺,認(rèn)為紫砂壺最好,“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喝茶的茶杯則講求用白瓷,因?yàn)榘状赡芸床枭C鞔L畫上面畫的茶器,大部分都是白瓷茶杯,也有不少是青花或者五彩,但是內(nèi)壁大多是白瓷,就是這個道理。
圖為:明唐寅《事茶圖》局部
到了清代,茶的飲法和茶器形制基本都沿襲明代,沒有大的變化。不過,康雍乾三朝皇帝非常愛好飲茶,清朝最盛時期的茶器,在釉色、裝飾技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譬如說琺瑯彩瓷,以及一些單色釉,可以說達(dá)到了歷史的高峰。
圖為:宜興胎畫琺瑯花卉紋茶碗(清康熙)
圖為:琺瑯彩五色西番花紅地茶碗(清雍正)
圖為:霽青茶壺(清雍正)
圖為:磁胎畫琺瑯節(jié)節(jié)長春綠地茶碗一對(清雍正)
圖為:磁胎畫琺瑯節(jié)節(jié)雙喜白地茶壺一對(清雍正)
圖為:磁胎畫琺瑯彩西番花黑地茶鐘(清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