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里面有黃絨是茶毫,茶毫即茶葉背面表皮細胞向外突出的單細胞覆蓋物,經過發(fā)酵及干燥后,茶毫呈現(xiàn)淡黃色絨毛,并依附在干茶表面且極其容易脫落;其次茶葉嫩度越高茶毫越多,茶毫中亦含有豐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物質,在很多情況下作為茶葉嫩度一個重要指標。
關于茶毫:
一般情況下,茶毫都是來源于茶樹嫩梢。茶毫的長度、密度、粗度、色澤、分布特征依品種而不同。茶毫以芽最密,并隨著葉片成熟而自行脫落,茶毫密度第1葉>第2葉>第3葉,且差異極顯著。
春季氣溫回升,茶芽萌動,茸毛逐漸生長,至茶芽膨大時,茸毛已長到一定的長度,這時葉片尚未開展,茸毛密度大。
因此,很多名優(yōu)茶以及紅芽頭茶采摘時以茶芽、一芽一葉初展為主,并在制作過程中有提毫工序,以充分發(fā)揮茶毫的特性。
各種茶葉的茶毫(絨毛)特征:
紅茶中如高級祁門紅茶就顯金黃毫,在紅茶的加工過程中,鮮葉經萎凋、揉捻、細胞破碎等工序后,茸毛內多酚類物質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黃素、茶紅素,從而使白色茸毛成“金黃色”,這也是優(yōu)質紅茶的重要特征之一。
像碧螺春就白毫顯露,因為綠茶中的茶多酚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無色的,其幼嫩芽葉上的茸毛顏色通常為白色。
福鼎大白茶也具有濃厚的茶毫,“毫香”明顯。這是由于在加工白茶的過程中,不炒不揉,使茶毫完整地保留下來,毫色呈現(xiàn)為銀白色,滋味鮮爽。
茶毫多,茶湯渾濁,茶質一定劣:
不可一概而論。
茶毫太多的茶,沖泡出來的茶湯就避免不了會渾濁(如信陽毛尖),這是正常的,這常常會讓大家誤以為是茶葉不好。
如何辨別是真渾濁還是假渾濁呢:
一般來說,茶毫多的茶,前兩三泡會稍顯渾濁,但是混濁有個前提就是透亮的混濁,后續(xù)幾泡茶湯就會變得清澈了。
而茶質不好的茶,茶湯則會一直渾濁或者混濁的茶湯顯昏暗。這樣沖泡兩三泡,就可以區(qū)分開兩者了。
在茶葉審評中我們會聽到這樣一種評價:“茶湯清澈透亮,有毫渾”。既然“清澈”,為何又會“渾”,豈不自相矛盾?
其實不然,“清澈”指茶湯中無其他雜質,而“渾”指茶毫較多,毫渾和渾濁不是一個概念。
為了避免茶毫過多脫落,在茶葉沖泡時,可以采用環(huán)圈注水的方法沖泡,或者沿杯壁定點注水,綠茶也可采用上投法沖泡,以減少茶毫過度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