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起源于中國。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漢人飲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茶葉歷史溯源:
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提到的荈詫就是茶;西漢末年,在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為蔎;在《神農本草經》(約成于漢朝)中,稱之為荼草或選;東漢的《桐君錄》(撰人不詳)中謂之瓜蘆木;南朝宋山謙之的《吳興記》中稱為荈;東晉裴淵的《廣州記》中稱之謂皋蘆;唐陸羽在《茶經》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設,四曰茗,五曰荈。
唐代陸羽(728—804)在《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在神農時代(約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經發(fā)現(xiàn)了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神農本草經》曾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發(fā)現(xiàn)茶治病的起源,這說明中國利用茶葉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渡褶r本草經》是西漢時代一些儒生托名神農嘗百草的神話,搜集了自古以來勞動人民所積累的藥物知識,編輯而成的藥物學典籍。
西晉到隋朝,茶逐漸成為普通飲料。關于飲茶的記載也日益增多?!稄V陵吾老傳》中載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競買之句,說明茶已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至唐、宋時代,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
直到秦統(tǒng)—了中國,促進了四川和其它地區(qū)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5世紀,北方飲茶相效成風。六七世紀再傳播到西北。隨著飲茶習慣的廣為傳播,茶葉消費量迅速增加,從此,茶葉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飲料。
茶葉的功效:
1、利尿強心;
飲茶可治療多種泌尿系統(tǒng)疾病,如水腫、膀胱炎、尿道炎等,對于泌尿系統(tǒng)結石,茶葉也有一定的排石作用。不喝茶的人群冠心病的發(fā)病率為3.1%,偶爾喝茶的為2.3%,常喝茶的為1.4%。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咖啡因和茶堿,可直接興奮心臟,擴張冠狀動脈,使血液充分地輸入心臟,提高心臟本身的功能。
2、殺菌消炎;
茶葉對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及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因為茶葉中的兒茶酚和茶黃素等多酚類物質會與病毒蛋白質結合,降低病毒活性。
《本草綱目》記載:茶苦味寒,最能降火?;馂榘俨?,火降則上清矣。尤其是在夏天,茶是防暑、降溫、除疾的最佳飲料。
3、消食除膩;
飲茶能去油膩、助消化。由于茶中含有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它們能溶解脂肪,幫助消化肉類食物。
4、降壓、抗老防衰;
茶多酚、維生素C和煙酸能降脂、降血壓和改善血管功能。
5、提神醒腦;
茶葉之所以提神,是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