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意義
一位印度古代詩人用古梵文描寫他的愛人道:“卿眼如蓮苞,手如蓮花,譬如蓮藕。”在婆羅門教的神話中,創(chuàng)造之神據說是在毗濕奴入定時,從其肚臍中生出的蓮花中鉆出來的。
居住在印度次大陸中部的比羅爾族在解釋世界起源時也有相似的說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蓮生出水面。是時巨神居于陰間,經蓮莖出至水上,以蓮花為座?!?/p>
已知的最早與蓮有關的藝術品,也是把蓮與神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尊頭上戴著蓮花的裸體女神像,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遺物。文獻中有關印度蓮花女神的記載,最早見于印度的吠陀文獻,說蓮神生于蓮花,站在蓮花上,戴著蓮花的花環(huán)。
佛教中的象征意義
在佛教問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征。據說后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征。
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臺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p>
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里,在斯里蘭卡的鐘形塔里,巴厘島的葬藍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藪。唐代將佛教立為國教后,蓮花備受人們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xiāng)盛產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
《本草綱目》載:“釋氏用為引譬,妙理俱存”。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臺”,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標志。佛教的建筑、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